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专家观点

警惕“逆全球化”冲击世界经济

发布日期:2016-12-14 10:28:01     来源:江淮机电网      编辑:王杰

  江淮机电网12月14日报道 全球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,经济缓慢复苏难掩发达经济体自身困境,失业率高位徘徊、民众对政府失望情绪上升,使“逆全球化”论调日嚣尘上。欧洲极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,脱离欧盟的主张在多国蔓延,加强边界管制,抵触经济公平开放政策等消息频现当地主流媒体。


  在这种背景下,经贸领域无可避免受到波及,本该推动全球化、促进全球产业链分工、降低贸易壁垒的发达经济体站在了全球化的对立面,虽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议的边境建墙还未付诸实践,但全球经贸已切实感受到了高墙的压力。


  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相继发声反对中国获市场经济地位,令在公平环境下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产品遭受政治壁垒。这种“逆全球化”的举动影响深远。


  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有助于全球价值链延伸,从而有助于找到最高效的生产地,而征收惩罚性关税加以阻碍会对实施这种限制的经济体不利。


  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阵痛的变革,尤其是对于区域集中型的行业而言,部分行业将出现工厂关闭,但只有更高效、前沿的产业才能有更广阔的上升潜力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指出,发达经济体的未来在于消费者,而非生产者,对于那些选民正抱怨全球化的政府而言,保护主义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的政治压力缓和,然而较长期而言,这无助于打造将引领经济增长的现代盈利产业。由此可见,发达经济体施加贸易壁垒,加重本国消费者负担的行为无异于“弃帅保车”。


  更令人担心的是,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正在延伸到投资领域,中国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参与发达经济体的并购活动,当前屡遭非市场因素阻挠。在对多个中资并购项目连续叫停的同时,德国经济部最近提出,外资对德国军工和高科技领域企业的并购今后要有所限制。这不利于全球资源合理配置,发达国家大量缺少资本金、但有望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项目会有搁浅风险。


  虽然发达国家频现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行为,但中国却仍秉持积极态度推动全球化发展,着眼于共赢和长远的利益,形成对“逆全球化”的遏制局面。


  中国正在更深入地参与经济事务的国际治理。2016年,作为二十国集团峰会主席国,中国倡导摒弃贸易保护主义,成立贸易和投资工作组,在贸易投资领域取得了三大成果:G20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、《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》和非约束性的《G20全球投资政策制定指导原则》。中方一再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,共克时艰,强调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无助于各国经济恢复和提振。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(SDR),是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成功获取全球制度性话语权的里程碑式突破。


  数据显示,2001至2015年,中国出口从2661亿美元上升至22765.7亿美元,增长756%,年均增长16.6%。中国商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4.3%提升至13.8%,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.8%上升至10.1%。中国对外资的开放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和大部分服务业,其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50%。


  中国认真履行加入WTO的关税减让承诺,开放型经济从“多边开放”和“双边开放”转向“单边开放”,三者良性互动,协调发展。此外,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,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,促进了各个地区以点带面的发展。(闫磊)


江淮机电网推荐阅读:


树品牌强筋骨 中国制造重塑竞争新优势


安徽多措并举 让实体经济活起来

分享到:0

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

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