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市场前沿

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形成“万企竞发、同频共振”发展格局

发布日期:2024-02-20 09:06:31     来源:江淮机电网      编辑:whl

2023年,在政产学研用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,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步入走深向实的关键阶段,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,对经济带动作用逐步显现。展望2024年,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在政策引导、地方工作、产业实践、技术创新、数绿协同、商业模式和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,持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。


加速形成“万企竞发、同频共振”发展格局


展望2024年,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范围显著扩展、程度持续深化、质量大幅提升的快速发展期,各类政策将密集出台、区域高地将不断涌现、产业实践将更加活跃、技术创新将供需两旺、数绿协同将加速融合、商业模式将深刻重构、标准体系将更加完善。


从政策引导看,数字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,各类政策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2024年,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,各层次、各行业、各领域政策文件将密集出台,形成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工作合力。一方面,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的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发布,将构建具有前瞻性、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,为更多企业开展转型实践提供指引。另一方面,各地方将紧跟国家政策部署的步伐,研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,完善相关工作方案,全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

从地方工作看,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“百花齐放”,制造业转型区域高地将不断涌现。2024年,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数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,各地将积极抢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,创新探索更多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工作模式。一方面,东部沿海地区将进一步发挥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,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探索形成成效显著、理念先进的系统性工作方案。另一方面,西部地区将结合当前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积极学习、引入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,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,有效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。


从产业实践看,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,将加速形成“万企竞发、同频共振”的发展格局。一方面,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的深入实施,我国将涌现更多“数字领航”企业,并先行探索工业元宇宙、工业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模式。另一方面,随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的持续推进,小型化、快速化、轻量化、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体系将不断完善,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和难度,全面激发中小企业转型动力和发展活力。


从技术创新看,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和应用两侧协同发力,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载体将进一步夯实。2024年,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维持高速发展态势,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进一步丰富,在企业、行业、园区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,加速形成供需联动、双向迭代的“螺旋式”上升发展格局。一方面,在政府培育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,将催生更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,进一步夯实“综合型+特色型+专业型”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且头部平台企业将围绕多模态、轻量化、垂直化等方向,加大力度探索“平台+大模型”的融合发展路径。另一方面,工业互联网平台随着用户提质增效降本等效益不断显现,将带动更多企业、行业、园区等主体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,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各环节、各领域。


从数绿协同看,“碳足迹”“产品数字护照”等新型应用加速普及,将驱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。2024年,我国将持续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、相互支撑、互相促进,加速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深度应用。一方面,数字化将有力赋能绿色化,“碳足迹”“碳标签”“产品数字护照”等数字化应用将有效支撑节能优化、能效对标、碳配额交易等业务场景,全面提升产业绿色化发展速度。另一方面,绿色化将有效带动数字化,全球工业领域对绿色低碳要求日益严格,将倒逼制造业企业利用数字化实现绿色化升级,这会增强数字化浪潮的发展动力。


新型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增加


目前,我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技术难题、概念困扰、供需偏差和风险担忧等问题。

技术难题:短时期难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。比如,在软件领域,我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约80%被国外垄断,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%,在硬件领域,中高端智能传感器90%以上依赖进口,市场的本土化率只有30%左右。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各类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性工程,受此影响,将延缓向更广范围、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发展的步伐。


概念困扰:“新概念雾霾”严重增加了企业的困惑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产业界面临的重要命题,也是智库机构、高等院校等学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。当前,在众多社会单元的推动下,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衍生出工业4.0、灯塔工厂、数字孪生等一系列新理论、新模式,大幅超出相关标准的研制进程,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困惑,使得企业空有意愿但无从下手。


供需偏差:解决方案市场存在规模供给和个性需求的矛盾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打磨、持续迭代。而我国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聚焦潜在客户多、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共性场景,并投入大量的资金、人才等资源,挤压对个性化强、难以规模化复制等海量细分场景的相关投入,造成规模化供给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偏差。


风险担忧:新型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增加。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带动大量数据在各系统间、各主体间的频繁流动,在催生新模式、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同时,也增加了新的安全漏洞和治理盲区,提高了网络、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压力,对产业安全造成多维冲击。


加快形成“12345”的工作推进方案


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、全局性谋划、整体性推进,加快形成“12345”的工作推进方案,即:构建一套政策体系,实施试点示范和标准化领航两大引领工程,深化企业、行业、区域三类主体应用,夯实数字技术、新型基础设施、解决方案、数据要素市场四大基础能力,健全机制、资金、服务、安全、人才五大保障体系。


构建一套政策体系。加紧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,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思路、总体目标、主要任务、重点行动,引导政府和产业界深刻理解转型内涵,凝聚共识,转变管理思维和发展理念,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制定N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,面向原材料、消费品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,系统梳理各行业的转型需求、痛点难点、典型场景,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、专业化路径指导。


实施两大引领工程。实施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工程,通过“揭榜制”组织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协同攻关,培育一批低成本、高通用、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,加快形成“一行业一标杆”,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广范围、更深程度、更高水平。实施数字化转型标准化领航工程,分行业、分领域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,组织制定、发布关键亟须国家标准,加快研制配套标准应用指南和方法工具,同步推动技术进步、服务企业发展、加强行业指导。


深化三类主体应用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,支持龙头企业深化数字技术集成应用,打造“数字领航”企业;支持中小企业开展“链式”转型,打造“小灯塔”企业。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,引导原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消费品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加快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。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,支持高新区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布局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平台,打造一批特色化、差异化的数实融合新高地。


夯实四大基础能力。提升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,加快核心器件、智能硬件、工业操作系统、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统筹推进“网络+算力+平台”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。优化解决方案供给质量,聚焦特定场景需求,培育一批特色服务商、集成服务商和配套服务商,打造一批面向细分行业的先进适用、稳定可靠、具有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。


健全五大保障体系。即建立“部际协同+央地联动”机制、加强金融财税支持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、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和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。


来源:中国电子报

分享到:0

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

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

Baidu
map